#
游戏策划
#
我的策划
# Introducing
这是我参加冰岩作坊的实习的时候所创作的一款桌游,这款游戏有着十分优秀的设计,精妙的架构,平衡的数值。
虽然只是使用7天构建的游戏,但是其拥有惊人的简洁、自洽、深度……
我认为在开头的地方应该感谢一下我的好友 @Ting(汤俊)@?(王仁喆)@画上蓝(南仔龙),是他们为我的灵感赋能、帮我测试了核心玩法的可行性、探讨了机制的合理性、探索了游戏可能的复杂性,并且协助我最后一步步将游戏打磨成现在的这个样子。
下面我将介绍这款桌游:
《能源矩阵》规则说明书
背景故事
在不远的未来,地球能源危机愈发严重,传统的能源供应方式已无法满足人类社会的需求。两大顶尖科技集团,分别由两位天才工程师领导,他们在一场前所未有的能源竞赛中展开对决。这场竞赛采用的是全新的能源采集技术——量子能流动力学。
在名为“量子脉冲”的项目中,工程师们通过研发能够产生和转换不同等级量子能量的微型机器,试图创建出高效的能源生态系统。这些微型机器只有在精密搭建的能源矩阵——一块4x4的微缩空间内运作时,才能最大化地采集和转换能源。
游戏中的每一张卡牌代表着不同的技术和事件,例如电池卡代表了能源储存技术,机器卡则是不同类型的能源生成器或转化器,而强化框架卡则代表着先进的辅助技术模块。玩家扮演其中一名工程师,通过智慧和策略,在这个微观世界中构建属于自己的能源帝国。
游戏概述
《能源矩阵》是一款双人对决、同时也最多兼容4人游玩的桌面游戏,玩家通过构建和管理能源矩阵上的机器来积累能源(分为ABC三个等级)。游戏目标是在资源产出与对手的竞争中,使自己任一等级资源达到对手相应资源积累值的阈值(A高出12格,B高出8格,C高出4格),从而造成伤害并削减对方血量。每位玩家初始有3点血量,血量归零视为败北。
积分器样式:
注意,记分规则在双人模式和多人模式有所不同,在双人模式为对抗制度,在多人模式为积分制度,同时,游戏获胜条件也有所不同。(实际上,比较推荐双人对战或者2v2。)
核心组件
手牌 -
包括机器卡、事件卡和强化框架卡,所有卡牌背面统一为电池标志。
4x4放置板(能源矩阵) -
玩家在其上布局和激活机器。
事件队列 – 用于放置并触发事件牌。
卡牌功能
电池
示例:
机器
-
分为产出机器和转化机器,需放置在与自身电压需求匹配的格子上才能工作。
- 产出机器直接产出资源A、B、C。
-
转化机器除了电压需求外,还需要相邻格子上有特定资源才能启动。
左图:产出机器;右图:转化机器。上面的是功能说明,下面的是需要的电压等级。

举例:
1. 产出机器:
2. 转化机器:
事件牌
-
通过“事件队列”机制触发。玩家每回合从手中选择一定数量的牌放入事件队列尾部,并在事件队列头部翻开同样数量的牌,最后一个翻开的牌所展示的事件生效,如果不为事件牌,则无事发生。
图解:选择放入一张:

选择放入两张:

图例:

强化框架
-
提供额外效果,增强机器性能,如月亮框架在月光事件下增加产能,超频框架提高电压需求同时增加产能。
- 图例:
双人游戏流程
游戏时长20min
1. 初始化 -
双方各自准备3张牌作为血条置于能源矩阵边缘,并抓取7张起始手牌,抽到强化框架则额外再抽相同数量的牌。确定先手玩家,从先手玩家起顺时针进行游戏。
2. 回合开始 -
先手玩家开始,依次放置4张牌(各两张)至事件队列,然后将第一张移入弃牌堆。
3. 抽牌阶段 -
每回合抽2张牌,若抽到强化框架则额外再抽相同数量的牌,先手玩家首回合仅抽1张。
4. 事件阶段 –
选择在事件队列队尾依次加入n张手牌(n不小于一),然后翻开事件堆顶部n张牌,执行最后一张翻开的事件效果作为你的回合发生的事件,若不为事件牌则视为无事发生。
5. 构建阶段 -
玩家有三个行动点,下面行动都会消耗行动点:
a) 布置电池作为电源。
b) 将机械放置在能源矩阵上。
c) 给机器添加强化框架。
d)
拆除机械、强化框架或者电池,其中,拆除的机械回到手牌,拆除的电池和强化框架移入弃牌堆。
6. 结算阶段 –
玩家可以按任意顺序触发并结算已正确连接和供电的机器,推进相应的资源计分标志。
a)
计分工具为三个“尺”和三个标识物,分别对应ABC三种等级的能源,游戏开始时标识物摆放在刻度0处,当你产生能源时,将标识物往对方推动相对应的格子数目,当标识物推到刻度外时,视为达到阈值。
比如c的积分器长这样:
7. 回合结束 -
若某项资源达到阈值,则对手从代表血条的卡中抽走其1张手牌并从牌堆摸1张牌;若获得强化框架,则再次抽相应数量的牌。然后将标识物移回0刻度处,多余的能源将不会再使其移动。
当一方血条耗尽,另一方即为胜者。
多人游戏流程
游戏时长30+min
1. 初始化 –
所有玩家各自准备2张牌作为血条置于能源矩阵边缘,然后抓取8张起始手牌,抽到强化框架则额外再抽相同数量的牌。确定先手玩家,从先手玩家起顺时针进行游戏。
2. 回合开始 -
先手玩家开始,依次放置2n张牌(每名玩家各两张)至事件队列,然后将第一张移入弃牌堆。
3. 抽牌阶段 -
每回合抽2张牌,若抽到强化框架则额外再抽相同数量的牌,先手玩家首回合仅抽1张。
4. 事件阶段 –
选择在事件队列队尾依次加入n张手牌(n不小于一),然后翻开事件堆顶部n张牌,执行最后一张翻开的事件效果作为你的回合发生的事件,若不为事件牌则视为无事发生。
5. 构建阶段 -
玩家有三个行动点,下面行动都会消耗行动点:
a) 布置电池作为电源。
b) 将机械放置在能源矩阵上。
c) 给机器添加强化框架。
d)
拆除机械、强化框架或者电池,其中,拆除的机械回到手牌,拆除的电池和强化框架移入弃牌堆。
6. 结算阶段 –
玩家可以按任意顺序触发并结算已正确连接和供电的机器,推进相应的资源计分标志。
a)
每名玩家都有计分工具为三个“尺”和三个标识物,分别对应ABC三种等级的能源,游戏开始时标识物摆放在刻度0处,当你产生能源时,将标识物朝终点推动相对应的格子数目,当标识物推到刻度外时,视为达到阈值。
7. 回合结束 -
若某项资源达到阈值,则对手从代表血条的卡中抽走其1张手牌并从牌堆摸2张牌;若获得强化框架,则再次抽相应数量的牌。然后将标识物移回0刻度处,多余的能源将不会再使其移动。
a)
在多人模式中,每将一种能源达到阈值,都将会使得其阈值线提高至下面的点数
能源等级 |
0 |
1 |
2 |
3 |
A |
24 |
30 |
36 |
42 |
B |
16 |
20 |
24 |
|
C |
10 |
12 |
15 |
|
最先达到三次阈值的人获得胜利。
2v2游戏流程
游戏时长30+min
1. 初始化 –
两队各自准备4张牌作为血条置于能源矩阵边缘,然后每名抓取8张起始手牌,抽到强化框架则额外再抽相同数量的牌。确定先手队伍,从先手队伍起按照1324顺序两队交替进行游戏。同时,每名玩家还会拥有一张“虫洞”卡,虫洞卡不需要考虑耗电也不能作为电池,连接在虫洞上的同队的机器视为相邻,虫洞的放置和拆卸都需要消耗行动点。
2. 回合开始 -
先手玩家开始,依次放置2n张牌(每名玩家各两张)至事件队列,然后将第一张移入弃牌堆。
3. 抽牌阶段 -
每回合抽2张牌,若抽到强化框架则额外再抽相同数量的牌,先手玩家首回合仅抽1张。
4. 事件阶段 –
选择在事件队列队尾依次加入n张手牌(n不小于一),然后翻开事件堆顶部n张牌,执行最后一张翻开的事件效果作为你的回合发生的事件,若不为事件牌则视为无事发生。
5. 构建阶段 -
玩家有三个行动点,下面行动都会消耗行动点:
a) 布置电池作为电源。
b) 将机械放置在能源矩阵上。
c) 给机器添加强化框架。
d)
拆除机械、强化框架或者电池,其中,拆除的机械回到手牌,拆除的电池和强化框架移入弃牌堆。
6. 结算阶段 –
玩家可以按任意顺序触发并结算已正确连接和供电的机器,推进相应的资源计分标志。
a)
计分工具为三个“尺”和三个标识物,分别对应ABC三种等级的能源,同队的两个人产出的能源在同一个积分器上结算。游戏开始时标识物摆放在刻度0处,当你产生能源时,将标识物往对方推动相对应的格子数目,当标识物推到刻度外时,视为达到阈值。
b) 在2v2模式中,阈值更改为1v1中的两倍。
8. 回合结束 -
若某项资源达到阈值,则对方队伍从代表血条的卡中抽走其1张手牌并从牌堆摸1张牌;若获得强化框架,则再次抽相应数量的牌。然后将标识物移回0刻度处,多余的能源将不会再使其移动。
当一方血条耗尽,另一方即为胜者。
Tips:
1.
需要为长远考虑得规划格子的使用以及电池的拜访,不然你后期可是会很难受的hh
2. 使用转化牌收益往往比直接产出能源更高
3. 合理使用事件牌
,将差的事件推给对面,将好的事件卡给自己(当然,你也可以豪赌“我要截胡对面的正面事件牌”)
4.
事件牌的机制实际上暗示着,你可以通过塞两张牌来跳过一张你不想要的牌……
5.
大部分强化框架需要搭配事件才能产生作用,注意你手中的牌,看看能不能创造这个机会。
6.
被扣一点血之后可以瞬间拿到两张牌,加上自己的回合开始拿牌,一共是4张,抓住这个机会!反超对面!
7.
超出阈值之后的多出来的能源并不会继续将标志物向前推进,或许可以通过某些微操使得本应该多出来的这部分转化为别的东西……
8.
具有负面效果的牌不一定永远是负面的,比如说磁暴牌,当对面机器成型了之后甩给别人这张牌,那可是致命的……但是如果你在前期将其对自己使用,那么就省去了很多摆放电池的功夫
9.
强拆建筑不一定是差的,思考将其甩给自己能有什么妙用——能够直接拆除我不想要的机器和蒙版!而这可是本来需要两个行动点才能干的事情……用来升级设备再合适不过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