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金1银2铜,我院学子在第九届互联网+大赛省赛中创造佳绩
通讯员 岳天宇)7月30日,第九届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复赛现场赛在湖北工业大学落下帷幕,我院参赛团队获得1金1银2铜的好成绩。
本次大赛以“我敢闯,我会创”为主题,来自全国范围内的投资行业、企业和高校的96名专家担任大赛评委,湖北省共有109所高校的407个项目进入省赛复赛现场赛的比拼中,最终产生170个金奖和237个银奖。下面,就让我们领略一下我院获奖项目的风采。
金奖项目
项目名称:面向车身结构生产的嵌入式智造方案
团队成员:王欧阳旭、邓子研、聂米雪、刘泽乾、陈银冰、甘承文、刘玥、赵杰、保思琦、朱景安
指导老师:周华民、朱盈盈、王云明、邓前松
项目简介:面向当前各类车辆结构件加工的海量市场需求,以及传统检测面临的良品率低下、生产效率低、经济效益不足的问题,项目团队专注于核心硬件、核心算法两方面技术提升,匹配车辆零部件生产装配节拍,赋能车辆零部件智造加工。基于高算力、强通信,实现汽车零部件加工检测高反馈闭环控制,从材料源头、成形过程解决数据无畸变采样问题,从数学原理底层突破预测和跟踪难题,实现良率、效率跨越式增长,从而解放汽车零部件加工产线生产力,降低车辆成本,让更多的人开上质优价廉的好车。
银奖项目
项目名称:碳听科技-高灵敏低频压力探测系统破局者
团队成员:李华健、夏侯幸子、周昶、陈晨、刘宜帆、吴思佳、段皓蕊、马伟刚、陈健中
指导老师:徐鸣、卫平、郭新、张海波、杨少龙
项目简介:本项目立足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,面向水下低频移动物体,如舰艇、蛙人等特殊目标以及锂电池内部压力进行探测,致力于成为低频压力探测领域的破局者。团队成员历经5年发展,已从探测原理、材料制备、器件组装及信号处理等多个方面完成了全链条自主创新,申请相关发明专利12项,与中船重工702所、武汉普惠海洋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了实质性合作,收获了行业内的认可。并且团队成员秉持从教育中来,到教育中去的理念,构建了省级水下低频探测研究平台作为实践育人基地,发挥学科优势,培养了交叉学科30余位本硕博人才。
铜奖项目
项目名称:智纤增材-连续碳纤维机器人辅助激光增材制造
团队成员:王志豪、贺夕纯、欧阳鑫怡、黄雅欣、周维、张驰、何流、王烨珍、谭佳、何建英、郑彤、颜语、熊艳苹
指导老师:闫春泽、史玉升、杨磊
项目简介:作为替代金属的下一代材料,连续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,寿命长等优点,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、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。而增材制造是一种将三维模型进行计算机切片后分层制造的方法。现在常以FDM的形式使用连续碳纤维进行增材制造。但FDM存在层间结合差、精度低等缺点。从以上背景和需求出发,开发了机器人辅助激光增材制造系统,利用六轴机械臂和两轴变位机进行连续碳纤维的增材制造。同时,开发配套可定制离线编程软件,优化成型工艺,实现了增材制造自动化处理流程。与国内外连续碳纤维增材制造领域一流厂商或高校对比,各项技术指标均处于国际一流、国内领先水平。
项目名称:春风拂面:无源寒地科技护脸
团队成员:何子成、李嘉欣、吴嘉威、梁军、王恺庆、周子康、汪全
指导老师:陶光明、周华民、周宁、侯冲
项目简介:春风拂面护脸基于热学-材料-结构-纺织技术的跨领域多学科协同创新,通过三维结构织物的创新设计和非对称空气通道的构筑调控,有效抑制面部的热传导、热对流和热辐射损失,实现较低的气体交换压力差以保证充足摄氧量,同时缓冲寒冷干燥空气对肺部的损害,减少紫外辐射对面部皮肤的危害,成功研发了具有无源保暖、透气舒适、紫外防护等特点的无源寒地科技护脸,实现了该技术“从0到1”的原始创新。
据悉,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覆盖全国所有高校、面向全体大学生、影响最大的高校双创盛会。本届“互联网+”湖北省复赛参赛高校覆盖面和学生参与度均为历年最高。全省共有9.75万个项目,43.06万名大中专学生报名参加。